2)第1167章 皇太孙,李重照_人在初唐:我与武曌争皇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韵书,音韵之书,汉语读音之书。

  《切韵》全书共分一百九十三韵;韵又按四声归入平、上、去、入四部分。

  折衷了南北音系,最终而定的官话。

  大唐如今的韵律,依旧继承了前隋《切韵》。

  但无论如何,时间已经过去了八十年,时序变化,大唐也应该有一本自己的韵书。

  李治抬头,看向薛元超说道:“若朕没有记错,当年是陆家将薛公,刘臻、颜之推、卢思道、李若、萧该、辛德源、魏彦渊这八个当时的著名学者请到家里聚会,点评时政,又商讨音韵?”

  “是!”薛元超上前,拱手道:“当年祖父的确在列,此事最后由陆法言执笔,将讨论商定的音韵原则记下来,于隋文帝仁寿元年编写完成的。”

  这里的薛公,就是大名鼎鼎的隋朝大儒薛道衡。

  薛道衡为高颖、杨素等人敬重,唯独得罪了杨广。

  同时,薛道衡还有一位密友。

  司隶刺史房彦谦——房玄龄之父。

  如今东宫要重修《切韵》,不说别的,有薛元超的参与,那么谁都说不出一个不是来。

  李治点点头,说道:“既然想好了要做,那就好好去做,大唐也需要一本自己的《切韵》了。”

  “臣等遵旨。”院中群臣同时拱手,暗暗的又松了口气。

  他们是好不容易,才想到要编修《切韵》的。

  《汉书》是轻易不能碰的,尤其李显现在的文学功底不够,强行参与,只会惹人笑话。

  《切韵》一事,便没有那么多的政治隐患,又有薛元超参与,相对要妥帖的多。

  而且极具象征意义。

  这意味着东宫从今往后,开始逐渐掌握所有人说话之音的权利。

  透过这种方式,东宫的影响力,很快就能够传递到下层。

  同时还能够锻炼东宫群臣的文学手段,留名后世,没人不乐意。

  这的确是一件好事。

  众人的目光下意识的看向李绚,因为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他提出来的。

  李治转过身,看向内殿,这个时候,内殿的叫喊声也仿佛小了许多。

  “好好做吧,三郎,让朕看看你的能力。”李治没有看向李显,李显肃然拱手:“喏!”

  ……

  “哇……”的一声,清脆的婴儿啼哭声,在整个东宫响起起来。

  瞬间,东宫的所有人全部都松了口气。

  皇帝站了起来,目光紧紧的盯着殿内。

  虽然李绚说是男孩,但皇帝还是要亲眼见到。

  因为这个孩子,对如今大唐的局面有很大的用处。

  尤其是在北疆和突厥开战之时,这个消息能够极大的振奋人心。

  不只如此,因为李贤被废,还残留的一些风波也会因此而彻底平息。

  在皇帝的目光注视之下,数名女使同时从内殿快步走了出来,其中一人怀里还有襁褓。

  襁褓里婴儿声音哭的很响亮,有力。

  女使神色激动的冲到皇帝面前

  请收藏:https://m.wsj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