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25章 日观“天象”_人在初唐:我与武曌争皇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未行,是法有未守乎?众卿天下之智,若有高论,朕将而行之。”

  杨执柔轻叹一声,他心中明白,这样一篇策论不好写,很不好写。

  这其中需要太多实证经验了。

  贺知章在同仁任县尉多年,经验丰富,岂是一般士子可比。

  公文中附带了贺知章的状元策论,杨执柔看了一眼开题,就知道其他人比不上。

  “君天下者,兴化致理,政因多端,然务本重农,治兵修备,乃其大者。”

  贺知章在文中详细阐述了“重农”与“治兵”关系,提出来多条有用政见。

  甚至很多可以用在如今的吐蕃和突厥战事之上,就连宰相都要认真阅读。

  给个首名并不过分。

  其他毕构和陈子昂的文章也多有可取之处。

  毕构的父亲是户部郎中,很多事情耳濡目染,自然能够别出心裁。

  至于说陈子昂,他的策论虽然也出色,但还没有能够令人眼前一亮的地步,但是他的诗赋实在惊艳。

  杨执柔终于明白,这三篇文章,吏部根本就压不下来。

  尤其贺知章的文章,高层的人都知道他是李绚的人,而且他这一次回朝参加科举,也是皇帝亲自点名的。

  不然的话,李绚恐怕还得要他在昌州多历练几年,说不定没几年不需要科举,贺知章已经是县令了。

  而且贺知章的名次上上下下盯着的人很多,尤其是东宫。

  不仅贺知章,毕构和陈子昂都参与过《切韵》编注,他们的成绩和东宫息息相关。

  所以注定了,他们在吏部举试的成绩不会低。

  世家大阀虽然有些想法,这个时候也没有想要做些什么,他们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殿试之上。

  殿试上的名次,才会决定状元谁属。

  但谁都没有想到,皇帝竟一下子取消了殿试,以吏部试的名次定状元榜眼和探花。

  这下子,世家大阀的算盘全都落了空。

  不仅如此,这一次世家大族没有能够拿到状元,那么是否意味着,以后,世家大族也会经常失去状元之位。

  皇帝和大族的默契被打破了。

  但世家大族又奈何不了皇帝,甚至就连这一次的科举结果他们都改不了,皇帝的一切都在规矩之内,是他们自己争不过贺知章等人。

  尤其如此又值突厥和吐蕃战事,皇帝的借口堂皇正大,没看朝中宰相和六部尚书都认可了吗?

  但这事不会就这么结束的。

  杨执柔抬头看向李绚,笑道:“王爷真是下的一篇好文章啊。”

  李绚诧异的转头,说道:“杨兄在说什么?”

  杨执柔深深的看了李绚一眼,随后摇摇头,说道:“没什么。”

  如今他怎么可能还看不出来,李绚甚至在贺知章还没有回朝之前,就已经开始算计了。

  《切韵》的编修如何少得了南方人,不仅是贺纪、贺敳这两个弘文馆学士,就是贺知章,李绚也要用。

  皇帝

  请收藏:https://m.wsj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