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百零九、携剑出行_不是吧君子也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是吧君子也防匠作一百零九、携剑出行秋收农忙过后。

  寒潮赶来,浔阳降温。

  夜漏渐长愁少睡,秋衣未制怯新凉。

  欧阳戎的秋衣倒是不缺,甚至有得多。

  谢令姜、韦眉。

  婶娘、薇睐。

  或许还有个离裹儿……等等熟识的女眷,全都早早给他预制了秋衣,准备的妥妥的。

  这也算是这个时代妇人的基本操守,连风风火火、不怎么关心寻常家务的小师妹都不忘记,

  除了给大师兄准备裌衣外,她还给远在洛阳的阿父寄去几件,虽然陈郡谢氏不缺这点钱,但谢旬作为老父亲,收到女儿孝顺,也不知道有多欣慰,实打实的贴心小袄了,可惜已经穿在了某个臭小子身上……老父亲嘘唏。

  而且,欧阳戎不知道的是,在浔阳王府,他这位“檀郎”的秋衣,是比家主离闲、长子离扶苏都先准备的,优先级最高,所用的材质最好。

  甚至在入秋白露前,离闲与离扶苏就早早的主动提醒韦眉等女眷,别忘了给檀郎准备,一定要妥当安置。

  叮嘱再三。

  就和去年那一条辽东特产、绝品连城的狐白裘披肩一样。

  只不过被温香软玉的贴心女眷包围的欧阳戎,出门被寒凉秋风一吹,心思就不禁飘到了龙城阿山家那边,担忧起妹妹阿青和柳母来了。

  主要是这个时代,冻馁之患没有完全消除,欧阳戎看的前朝、本朝史书上,动不动就是什么“大雨雪,民多冻死。”、“逢大雪,坑谷皆满,士多冻死。”、“江、溪鱼皆冻死。”之类的对灾难的冷静白描。

  短短几句,触目惊心。

  欧阳戎也是做了江州主官,收到各地方的民情上报,才真正知晓,秋冬对于穷苦人家而言,多么难熬。

  虽然有欧阳戎留下的布置照顾,但龙城那边,阿青、柳母她们却不愿意麻烦他太多,除非万不得已,否则阿青她们都是自给自足,劳动养家。

  每次刁县令来浔阳城述职,或燕六郎回龙城看望父母阿姐,欧阳戎都朝他们问一问,阿青那边的事。

  所幸每次得到的消息都还不错。

  阿青一家过的挺好,除了柳母养病在床需要的药材、医资外,阿青几乎没有找欧阳戎这边取过什么东西。

  也是因为时刻关注阿青家的事,秋衣不缺的欧阳戎才算不脱离群众,对江州寻常百姓的生活格外感同身受。

  那些古人悲秋之语,大多都出于草木摇落、气象萧瑟,加之平民缺衣少食,有冻困之虞,更添一层凄凉。

  再加上秋日除了农忙,又是适合发动战争的季节。

  所谓的多事之秋,不是一句空感叹。

  对生活水平低下的平民而言,如何挨过缺衣少食的秋冬季节,是一个无比忧惧的问题。

  眼下江州作为最前线,江州大堂一边要建造佛像,一边要给即将到来的江南道行军大总管准备战争

  请收藏:https://m.wsj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