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一十一章 喜欢催更的罗马人_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例。连咱们现在这个剧场,都是一样的思路。”

  “而且,希腊戏剧是给公民看的,看戏被当做一种培养人的方式,甚至给去看戏的人发放专门的津贴。但罗马的公民,比希腊城邦公民数量多得多,平均的社会地位和财产水平却远不如他们,文化水平更是赶不上。”

  “这种情况下,元首和贵族们都在试图用豪华的演出拉拢民众,同时渲染盛世景象,表现自己的慷慨。民众也仅仅是借此图一乐,不会去思考哲学之类的问题。”

  “另外,古罗马上层虽然一直在利用戏剧,但也在坚持对从事这个行业的人进行打压。剧作家的社会地位并不高,演员干脆就是奴隶和被释奴为主。”

  “他们也搞优伶入贱籍?”郭康好奇地问。

  “应该就是类似这种措施。”李玄英点点头:“当时的法律规定,除了少数例外,自由民不能参演戏剧,否则会被剥夺一部分政治权力。”

  “到帝国时代,妇女也可以参加喜剧演出了。这倒不是因为罗马妇女地位比希腊人高,而是因为演员地位实在太低。尤其是喜剧演员,已经低到和妇女一个水平,没有必要再进行限制了。”

  “至于为什么,我也说不清楚。不过这样的环境,写不出有水平的作品也是正常的。”

  “而且随着时代发展,剧作家侧重的方向也不一样了。帝国越来越繁荣,剧院和戏剧表演越来越多,对剧本更多的是量上的要求。”

  “到四世纪的时候,罗马每年365天,有175天要进行戏剧表演。对于作家和剧团来说,上演足够多的新奇剧目,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才是最重要的。这一时期,很多城市依然繁华,但戏剧的艺术水平却越来越低下,也就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代表作品了。”

  “所以,罗马戏剧整体不行,到底应该是什么原因?”郭康问:“是元老瞎指挥,还是作家水平太差,还是平民鉴赏能力太低?”

  “我哪知道。”李玄英一摊手:“非要说的话,大概都怪命运吧。”

  “直接现场用啊……”郭康无语地说。

  “我也不是研究这个的,都是听其他人给我说的。”李玄英辩解道:“让我总结,我也总结不好。你比我聪明,我看你还是自己想吧。”

  “我要想出来了,我还闲着没事儿问伱。”郭康无语地说:“不是觉得你是个资深戏剧研究者么。”

  “那我等会儿,带你去直接问吧。”李玄英想了想,最后决定。

  “别忘了正事,我还得找人给朱大架子撑场子呢。”郭康提醒道。

  “不耽误,不耽误。”李玄英摆摆手:“顺路就解决了。”

  “哦对了,你可千万别跟我爹说我琢磨戏剧的事儿啊。”他又赶紧补充道。

  “行,行。”

  虽然看着不靠谱,但李玄英答应的事情,还都是会

  请收藏:https://m.wsj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