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百二十七章 点下重商主义的第一个点数_我在现代留过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在现代留过学正文卷第五百二十七章点下重商主义的第一个点数赵煦自不知道两位宰相的内心活动,他继续说道:“正好,这些日子,朕收到了蔡公以及登州、明州方面的实封状……”

  自蔡确出判福建,赵煦除非是在朝堂坐衙的时候,不然无论公开还是私下,都以‘蔡公’的尊称称呼。

  这既是酬谢蔡确上上辈子的拥戴、从龙之功。

  也是为了保证,蔡确在福建做的事情,不会收到掣肘。

  事实证明,赵煦这样做的效果很好。

  从上到下,都没人敢给蔡确设绊子。

  这使得蔡确在福建,可以放手施为,并排除掉那些官场积弊,全力推动泉州港开港和福建造船业的发展。

  “三位大臣,都提及了,沿海渔船所获的一些鱼虾,卖不上价,也很难卖出去的困难……”

  “也都和朕说了,沿海晒盐的一些事情……”

  自汉开始,人民就已经开始煮海为盐了。

  譬如说在西汉初年,吴王刘濞之所以能发动七国之乱。

  根本原因就在于,其不止控制了一座巨大的铜山,还发动了大量百姓,煮海为盐,掌握着海盐业。

  所以吴国经济发达,国库充盈。

  不过,汉唐的海盐,都是用柴火煎出来的。

  这就是‘煮海’。

  而从大宋开始,晒盐法开始出现了。

  当然,如今的晒盐法技术还很原始、初级,并没有近现代的晒盐法那么复杂,只是纯粹的将海水引入盐田,然后通过自然蒸发,得到卤水后,结晶而成的海盐。

  这样晒出来的盐,杂质很多,味道苦涩。

  一直要到清代中晚期,晒盐法才真正成熟起来。

  而赵煦给这个历史进程按下了快捷键。

  无论是蔡确出判福建,还是陈睦出知明州,都得了他旨意,要求在当地大力推进晒盐法,并改进晒盐技术。

  随后,随着苏轼在登州那边做的风生水起。

  赵煦也将同样的命令,下达到了登州。

  在这个时代,登州外海,有很多岛屿,都是很好的晒盐场。

  这样,就使得登州、泉州、明州的海盐产量大增。

  以至于本地市场已经无法消化了。

  而外销的话……

  大宋的盐、茶、铁、酒,都有着非常严重的地方保护。

  成都府路的盐,尚且很难打入隔壁的梓州路。

  去年,宋夏议和,党项人极力争取的条款里,就有着要求大宋允许党项的青盐进入陕西路的市场。

  从这些例子里,就可以知道,这些地方的盐,想要卖去其他地方,有多么困难了!

  泉州还好。

  因为蔡确是以福建观察使的身份,出判的泉州。

  所以,泉州盐现在可以在整个福建路销售。

  但登州的盐,别说打开京东路的市场了。

  隔壁的莱州,都不允许登州盐卖进去!

  同样,明州的盐,也打不进苏州、杭州、扬州的市场。

  这三个地方,

  请收藏:https://m.wsj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