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四十三章 向宗回、高公绘: 我也可以听话,我也可以做事_我在现代留过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叨过无数次,也遗憾过无数次——惜不能重用!

  可能他也就没有注意到了。

  而,赵煦知道,一般而言太学补试名单的最后那几个名字,大概率都是那种成绩不合格,但碍于举荐此人的大臣的来头,太学只能硬着头皮录取的人。

  于是,赵煦想了想,提起笔来在宗泽的名字上圈了一圈。

  然后在旁边写下一行文字:该生名字甚好,朕甚喜也,可升内舍。

  皇帝,就是可以这么任性的随便找理由来提拔人。

  做完这个事情,赵煦就让冯景将名单还给郭忠孝,道:“送去太学,让陆佃循例录用。”

  “诺!”

  ……

  太学祭酒令厅。

  陆佃看着刚刚通见司的人,送来的天子御批过后的太学补试名录,陷入了沉思。

  历代以来,太学补试和科举省试的名次,宫里面一般是不会干预的。

  天子真正重视的,只有殿试和上舍生的考核。

  可是,这次却出了意外。

  送上去的名单,天子是没有否。

  但却御笔一勾,将一个外舍生,直接拔擢到了内舍生的行列里。

  理由更是极为荒缪——名字吉利,朕很喜欢?!

  要不要这么荒唐!

  陆佃深深吸了一口气,让人去将这个叫宗泽的太学生的补试卷宗以及脚色取来。

  他还是有些骨气的。

  若是,这个叫宗泽的家伙,是一个纯粹的关系户。

  那么拼着获罪官家,他也要坚决驳回这个不合理的指示——此乱命也,不敢奉诏!

  然而,当宗泽的卷宗以及脚色被取来后,陆佃看了一遍后,眉头就皱起来。

  “怎么回事?”

  “这样的好文章,为何考官不取?”

  在陆佃眼中,宗泽写的文章,可称得上是朴实无华,重剑无锋,写的是相当好!

  好到几乎与恩相的新学思想,一模一样。

  其在卷宗上,所引用的经义解释和典故,更是多出自《字说》、《三经新义》。

  然而,阅卷的考官,却直接将之黜落!

  错非是,该生是待制大臣推荐入京参与补试的士子。

  恐怕如此美玉良才,就要就此埋没了。

  “可恨呐!”陆佃气呼呼的查起了当时负责阅卷的官员。

  然后,他就知道了是谁在搞鬼?

  国子监司业黄隐!

  “黄从善!”

  “果然是这贼臣!”

  对黄隐做出这种事情陆佃毫不怀疑。

  因为,黄隐在国子监里,一直和太学里的新党不对付。

  早在去年的时候,黄隐就已经在国子监里,鼓噪舆论,要反攻倒算,甚至想要废除太学以字说、三经新义考核的制度。

  对自诩为荆国公学术上的衣钵传人的陆佃而言,这就是死敌了。

  “幸好,当今官家圣明,能识英才,才让如此美玉,不被埋没!”陆佃感慨着,便提起笔来,将这个叫宗泽的士子的名字,提到了内舍生的名单中。

  既然内舍生加了一个。

  自然要减掉一个。

  于是,他直接将这名单里的一个黄隐录用的人,挪到了外舍生的名单,取代了宗泽的位置。

  叫汝玩心眼?

  老夫可不惯着!

  ……

  七月戊午,眨眼就到。

  这天上午,高公绘早早的就到了内东门下。

  他到的时候,向宗良已经在这里等了很久了。

  “景弼兄安好!”

  “君素安好!”

  两位皇亲国戚碰了面,却并不是太高兴,反而有些愁容满面。

  主要是,他们两人的哥哥现在已经是大宋外戚之中的‘贤臣’了。

  自从高公纪、向宗回去了熙河路,朝野内外,对这两位国亲的吹捧就多了起来。

  尤其是随着熙河那边的棉花田,越种越多。

  有识之士,都开始加入了吹捧行列之中。

  虽然,偶尔有些杂音,会有人杞人忧天,担心外戚坐大,希望调离这两位国亲。

  可明眼人都知道,这两位在熙河做的是利国利民的事情。

  按照赵卨上书的奏疏说就是:管勾熙河兰会边防财用公事臣宗回、公绘,在熙河遵朝廷典章,外抚羌、狄,内安百姓,兴学重教,可堪良臣也!

  反正,他赵卨也不想升官更不指望能拜任宰执,所以直接放开了吹!

  不止赵卨这样说。

  熙河地方上的汉、羌豪强,甚至是横山里的羌人头领、吐蕃的大首领们,也都对这两位国亲大加称赞。

  请收藏:https://m.wsj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