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四十九章 《亚洲艺术》_全能大画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亚洲艺术》不是?

  非常多的东夏、日韩学者,水平不管高低,都极爱往这家期刊投稿,有枣没枣打两杆子,试试又不会掉两斤肉。

  高逼格的期刊,所接收的超过百分之六十的论文,都会以非常快的速度被打回去。

  在执行编辑、副编辑手里扫一眼,就因为研究方向,论文水平,乃至英文语法水平的问题,被直接打掉了。

  没准都交不到主编手中,更不会分配审稿人审稿了。

  对于两个还没上大学的孩子投稿的论文来说。

  长时间的等待里,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表明这篇论文的内容至少初审上没什么大问题,能够迈过门槛,正式进入审稿流程之中。

  如果是这样的话,即使被打回来了,在艺术论文的领域,也可以再改改换家期刊再试试。

  没准换个审稿人就过了。

  道理是这个道理。

  可当期刊编辑的回复就躺在酒井胜子的邮箱中的时候,他们的心情依然像是期待第一个孩子b超结果的年轻夫妇一样紧张。

  “我拿笔记本出来,方便看完邮件,根据审稿人意见直接写回信……不知道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酒井胜子彻底不困了。

  何止是不困。

  简直像是刚刚瞌睡的小麻雀忽然发现阿旺正趴在树下舔爪子一样心跳哐哐哐的狂跳。

  她取笔记本电脑的手,都有些发抖。

  她原本会跑仰光上学,最大的目的,就是为了这篇论文。

  能否通过发表,邮件一打开就会知道命运的判决。

  编辑综合审稿人意见给出的邮件,只会存在四种答案——

  直接通过,小修,大修,直接否绝。

  直接通过和直接否决这两者就是字面意思,一个最好,一个最坏,自然没什么好说的。

  小修的话,也就意味着这篇论文基本上符合期刊的上刊标准,回答几个审稿人对论文中不涉及核心论点的质疑和问题后,通常估计也就过稿了。

  事无绝对,运气太糟,或者回信的语气太吊,小修被看不顺眼变成大修,然后再拒掉也是有可能的。

  大修工作量就非常大了,代表了审稿人或者主编觉得论文有根本性的问题存在,核心论调无法成立,需要对数据、补充更多的,更直接的证据。

  大修一篇论文的工作量不比重新写一篇论文的工作量,轻松几分。

  即使艺术类论文没有那么多实验数据要做。

  审稿人提的意见稍微多一点的话,一篇3000词的论文,光是写回复邮件,轻轻松松就能干出五、六千词去。

  改完能不能过全看运气。

  所以,如果看出审稿人的意见特别负面,乃至提出质疑论文论点本身是否存在创新性此类根本性的原则问题。

  投稿人基本上就可以直接联系编辑撤稿,不再费功夫写回信。

  意义不大。

  与其说重写论文,放弃换一家期刊投稿,反而更加节省时间。

  话又说回来,“小修肯定上,大修换期刊”的潜规则,是针对普通论文的。

  一篇ahci的论文,在艺术类学科中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牛逼轰轰如《油画》的布朗爵士,都会把他发表在《非洲艺术》上的期刊论文和伊丽莎白女王颁发的obe官佐勋章一起,放在办公室的展示柜里,在来访者前大秀特秀。

  请收藏:https://m.wsj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