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六十二章 水彩练习_全能大画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代人在亚马逊上写的连载故事,我都不奇怪。”

  顾为经感叹。

  “侦探猫女士,嗯,我明白你的心情。看的多你就懂了,这种事情很常见。”

  树懒先生笑笑,并不对顾为经的大惊小怪感到讶异。

  她说自己当年上文学鉴赏课的时候,就有过和他相似的感受。

  树懒先生很早就发现了这件事。

  《炽热的世界》不是个例。

  不少古老的剧情情节都并不陈腐,非常贴合现代人的阅读口味。

  曾经风行一时的歌特、骑士与当代好莱坞工业的编剧套路高度近似。吸血鬼文学的鼻祖《德古拉》是一本用“旅行日志”拼接而成的伪新闻式的时髦。

  爱伦坡和史蒂芬·金的不少故事,读起来更是有相似的氛围感。

  就阅读喜欢偏好而言,四百年前和四百年后的社会,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现代文学领域一直有一种说法。

  世界各国的几个世纪的发展以来,从希腊神话,源氏物语,红楼梦到莎士比亚、雨果,再到俄国文学的黄金年代。

  自不朽的列夫托尔斯泰和伟大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为止。

  世界上的就已经被全部写完了。

  这肯定不是指的没有新故事诞生,而说的是所有驱动剧情主人公行动的欲望,有张力的情节设计模版,都已经被前面的大师探索用完了。

  现代的家每一种自认为新颖的创意,都只是在用类似的剧情结构,套上不同的故事外衣而已。

  因此现代严肃文艺领域想要玩出新的东西,在剧情已经被锁死的情况下,只能在叙述结构上下手。

  复调式写作、现状结构、网状结构、象征结构……过去大半个世纪的大作家们纷纷在文体结构上创新。

  文艺不分家。

  艺术领域也同样拥有相似的困扰。

  古典艺术重技法,现代艺术重形式,先锋艺术重概念的直接原因,就在于有部分观点认为,技法方面19世纪及以前的古典画家们都已经玩的登峰到极。

  到达了绘画水平的天画板。

  所以到了现代社会,不少艺术家们只得从绘画形式和美术概念两方面下手,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

  “我对这个观点持有保留意见。高妙的创作形式当然是一种杰出的创新,但复杂的表达手法,也同样使得严肃和先锋艺术离普通人的生活渐行渐远。”

  “艺术的演变未必能够承受脱离普通人的日程生活这样的代价。那会造成创作者生命力的枯竭。”

  树懒先生评价道,“话又说回来,侦探猫女士。这本《炽热的世界》从思想深度和文学成就上远不如《小王子》,但考虑到当时的男人为主的社会环境,一位妇女能够写出这样的还是可敬的。”

  “至少我们的美人小姐一步步走上女皇宝座道路的过程,相当让人扬眉吐气。我小时候就觉得,若是当年安妮·博林王后能有书中女主人公的果决和刚毅,她可能就用不着上断头台了?我,呃……您身为女人,应该很喜欢这样的段落吧。”

  “嗯,还好了。”

  “我小时候看这本书的时候,多数情节只留下了浮光掠影一样的浅淡回忆,倒是对这本书在1666年第一次发表的时候,作者玛格丽特·卡文迪什写在扉页上的赠语记忆犹新——尽管我注定不能成为查理二世或者亨利五世,但我会努力成为属于自己的玛格丽特一世。”

  “很强大而勇敢的表达。”顾为经颔首。

  “女人要做自己的国王,多么孤高,多么动人。”

  请收藏:https://m.wsj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