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百三十章 画面改造_全能大画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并非所有花都是浓艳罂粟。有些时候,你想还原一种美的精神,不仅要学会做加法,也要学会做减法。”

  他转头对身旁的人说。

  顾为经说话间手指轻扣,花瓣便在指尖扑簌簌的落下。

  酒井胜子的这幅《为猫读诗的女孩》,构图中除了居中的人物以外,只为观众塑造了两个视觉重点——阿旺与玉兰树。

  狸花猫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土猫种类。

  几乎从古时候开始,闹腾的阿旺们,就遍布着蓝色星球上除了北极冰盖外,几乎任何一处土地。

  但玉兰花不一样。

  受到产地、温度,太阳光照时间的影响,玉兰花是东亚特有品种。

  准确的说,玉兰树是东夏的特有品种。

  它生长地域集中在京城以及黄河以南的南方温暖湿润地区,也在东南亚周边国家少量存在。

  倒不是其他大陆见不到玉兰,而是欧美引进玉兰树种,是非常非常现代的事情了。

  至少比印象派要更加年轻。

  整个油画的发展历史上,都极少会出现以“玉兰”这种清淡素雅风格的花卉塑造。

  白、红、绿、紫的高饱合式的花卉画法,被大量的艺术家广泛运用在罂粟、紫萝兰以及野玫瑰田野的画法上。

  鲜亮的颜料,搭配印象派式的短小、破碎的笔触。

  可以更加还原这些花卉的肆意自由生长的旺盛繁华,但这种感受,被胜子运用到了玉兰树之上,在东方式的审美角度,顿时就变得俗气了。

  用文徵明的话说,没有“姑射花”的真仙子气。

  用铃木春信的表达,则是没有“孤女夜半提小灯”的春信物哀之美。

  东方式的审美讲究静气。

  亚洲文人不喜欢过于繁华铺张的花,普通的殷实人家的姑娘戴个金镯子,金戒指,能彰显富贵,但换成真正的头面人家,金子一向是不能戴的。

  俗气了。

  对于花的审美,更是如此。只有高贵静谧的花,不媚俗,也不小气,才能是花中的上上之品,是君子之花。

  “我可以用一点点的蜜蜡,做媒介剂。”

  酒井胜子向顾为经提出了一个她的想法。

  其实印象派从1870年前后诞生以来,经过了三十年的发展。

  到了十九世纪末期,二十世纪初期,就已经有了一大批西方画家意识到了,印象派的高饱和度的色彩搭配,不断堆叠自然光色的视觉轰炸,所造成的问题。

  比如雷·诺阿晚年就跑去回归到古典主义,开始和鲁本斯一样画大屁股胖萝莉去了。

  而后印象派,整体的艺术风格的发展脉路,一定程度上就是遵循着消减自然光色,增加画家个人的情感表达的路线,以印象派为基础,而在其上诞生出来的。

  然而。

  后印象派画家喜欢引入了大量色点、画刀涂抹、旋转的扭曲笔触以及强烈的色块,完全用主观情感,取代了客观色彩。

  鉴

  请收藏:https://m.wsj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