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24章 反航母技术之一(新的一月,求月票_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到底是鸟群还是低速飞行的直升机?”

  “或者可见光波段上拍到了一个非常模糊的图像,那么它有可能是一栋房子,还是单纯的地形色块?”

  “再或者,声呐监听到一段噪音,到底是生物、海洋背景、还是一艘潜艇?”

  “……”

  “等一下等一下……”

  听着常浩南越说越远,王晓模赶紧伸手制止。

  一来是他担心再继续听下去,空警200在自己心里就要从小甜甜变成牛夫人了。

  二来,则是他突然想到了一种可能。

  一种神奇的可能: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是不是可以通过雷达发射电磁波给目标成像,然后借此判断对方,比如说是飞机的具体型号,或者地面目标是坦克还是卡车?”

  这绝对是全世界各国航空兵都梦寐以求的功能。

  虽然理论上,敌我识别可以靠IFF天线或者数据链来完成。

  但实际操作中,IFF由于功率且频率高,因此作用距离很短。

  尤其在异常天候条件下,夸张点说,作用距离不如某些战斗部较大的防空导弹的杀伤半径。

  而数据链……

  至少在2000年这会,哪怕是美军,也无法保证战区内的所有飞机都有效接入到LINK16里面。

  哪怕在硬件上都装了终端,但数据传输带宽也会爆炸。

  所以,要想在目视距离以外判断一个目标到底是敌是友,其实没什么特别稳妥的办法。

  但如果常浩南提供的技术可以做到用机载雷达分辨出目标的外形。

  那就不一样了——

  你看见一架F16,难道还能不知道是哪边的?

  这个思路,倒是让常浩南眼前一亮。

  只是很可惜。

  他思索片刻之后,还是摇了摇头:

  “至少现在还不行。”

  “以目前的技术,厘米波和分米波雷达的分辨率实在是不够,最多能看出来目标到底是个车还是个房子,毫米波雷达的精度倒是够了,但探测距离又不够,几乎跟目视差不多,如果用上合成孔径技术,那成像时间太长,探测不到高速目标……”

  “嗯……”

  虽然想法被否定,但王晓模倒并不沮丧。

  毕竟常浩南只是说现在不行,没说原理上不行。

  说明未来可期。

  这个时候,旁边一名随行的海军军官突然插了一句话:

  “听上去……这种技术好像不太适合对付车辆或者飞机,反而适合搜索海上目标……”

  “一架歼8和一架F16在雷达眼里很难说有什么特别大的不同,但一艘航空母舰和一艘油轮,或者其它的什么大型船只……虽然RCS可能差不多,但因为平直甲板的存在,信号特征的区别应该还是挺明显的……”

  “!”

  “!”

  “!”

  话音未落,常浩南、王晓模和梁绍修三人几乎同时转头,看向了那名海军少校。

  后者被三人直勾勾地瞅着,

  请收藏:https://m.wsj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