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六十六章 后期制作_韩娱大前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实,他也不想删掉这些镜头,青春其实就应该是这样的。随心所欲,充满热血,一件衣服怎么罩得住。

  而且,韩国的电影审核机构还算厚道。不想天朝的那个职能部门,经常就是一刀切,将导演。演员的心血当作儿戏,在这方面,韩国的审核机构要谨慎多了。

  毕竟谁都知道,韩国影视界的人不好惹,这帮人都是疯子,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而且大多数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这帮子人从来都不指望上头救命,而是自己解决问题,毕竟,如果只是眼巴巴靠着“上面给解决问题”,韩国电音也走不到今天。

  韩国电影人内部的团结,超越所有人的想像。

  跟现在的天朝一样,韩国电影也有进口片配额制度,该政策从1967年开始施行,当时的规定是“每年至少放映6部韩国电影,全年至少保证90天以上的放映天数。”

  经过几次修改,电影配额制度一度被修改为“每年至少得有146天放映韩国电影。”

  但好莱坞怎肯放弃韩国市场?

  一场旷日持久、并载入史册的贸易战就此打响。

  韩国影人抗议“外敌入侵”早有前科,早在1988年,首部在韩国直接发行的美国影片《致命诱惑》的首映礼上,就有韩方电影发行机构在现场投放了大量活蛇表达抗议。

  1998年12月,着名的“光头运动”爆发,为了抗议政府削减电影配额,韩国电影人几乎全员出动、剃光头示威,最终成功迫使政府让步。

  韩国影人为配额制的斗争一刻都未曾停,2003至2004年,在政府担任文化观光部部长的着名导演李沧东,就在任期内不断为之努力,可惜未能达成效果。

  就在今年年初,卢武铉政府再次强硬表示,要将电影配额制度由146天减至73天。李俊基、全度妍、崔岷植、李秉宪等一线电影人再度聚集,静坐抗议,李俊熙作为影视圈的新人,自然也要参加。韩国着名演员崔岷植甚至在戛纳电影节期间,高举“反对好莱坞垄断”的展板呐喊,但卢武铉在跟李准基网络视频对谈后,还是代表政府表达了强硬姿态,而最终的结果是,自2006年7月1日起,韩国开始实行新的73天电影配额制度。

  两次大规模‘正面冲突‘,韩国影人战绩一胜一负,看似打了个平手,但却是最终赢家。

  1998年“光头运动”后,姜帝圭的《生死谍变》上映,影片打破韩国影史票房纪录,并力压《泰坦尼克号》成为当年韩国年度最卖座电影。

  两次“革命”催生的不仅是票房热片的诞生,对韩国电影而言,开启的是全新的刺激市场的制片模式。

  《生死谍变》给韩影打开了“大制作”的概念,虽然依旧难逃模仿好莱坞痕迹过重的窠臼,但日后《太极

  请收藏:https://m.wsj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