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一十四章 内观(上)_神唐纪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五子搬运决已经在藏玄鼎放很久了,徐诞一直没有修炼。

  如果没有这次事情,可能会继续放下去。

  这次为了修炼天意四象箭,徐诞不得不翻出来,首先看的是内观法:“内观者何?观己不观物,观内不观外者也。吾有观心之法,一念不生,如持盘水湛然常清焉。吾有观天之法,终日静坐,默朝上帝焉。吾有观鼻之法,常如垂丝鼻上,升而复入,降而复升焉。

  内观之至,则气入泥丸,神超内院矣...”

  书中的内观便是进入炼神的基础,以净心为本,绝想为用。用观心法排除杂念,观天法以修静定,观鼻法以调气息,三法合炼,即可登临内观境界。

  内观,是道家的修心法门,有两种意思:

  一者观心,指的是扫除内心杂思妄想,静心明道乃至悟道成真。

  二者内视。《千金要方》有云:“常当习黄帝内视法,存想思念,令见五脏如悬磬(古乐器)。五色了了分明,勿辍(停)也。”

  内观一词也不知什么时候出现,但有书记载,先秦之时便有此一说。

  可惜秦始皇焚书坑儒,以致诸多道家典籍缺失,唯有子书系列里面尚可看到先秦以前道家的观心修炼法。

  《列子·仲尼篇》里面有记载:“列子好游。壶丘子曰:‘御寇之游固与人同欤,而曰固与人欤?凡所见,亦恒见其变。玩彼物之无故,不知我亦无故。务外游,不知务内观。外游者,求备于物;内观者,取足于身。取足于身,游之至也;求备于物,游之不至也。……至游者,不知所适;至观者,不知所眡。物物皆游矣,物物皆观矣,是我之所谓游,是我之所谓观也。故曰:游其至矣乎!游其至矣乎!”

  其实,历朝历代里面,对内观之道多有注解,尤以《太上老君内观经》为最。

  《太上老君内观经》曰:“修心则修道也。道不可见,因生以明之;生不可常,用道以守之;若生亡则道废,道废则生亡。生道合一,则长生不死,羽化神仙。

  人不能保者,以其不内观于心故也。内观不遗,生道常存。”

  又曰:“内观之道,静神定心,乱想不起,邪妄不侵。周身及物,闭目寻思,表里虚寂,神道微深,外观万境,仙察一心,了然明静,静乱俱息,念念相系,深根宁极,湛然常住,窈冥难测,忧患永消,是非莫识。”

  这些话,将内观之道解释得十分清楚。

  徐诞之所以知道,是因为有一段时间看小说对观想法产生兴趣,所以打算尝试一下,可惜没什么用。

  如今看到五子搬运决上的观想法,昔日看过的书的内容,蓦然浮上心头。他从来不知道自己记忆力有这么好,要知道,他以前看书可都是看过即忘,比鱼几秒钟记忆还不如。

  不只道家有内观,佛家也有。

  佛家的内观,是一门古老的禅修方法,只是长久失传,直到被释迦牟尼发现,才又兴起。

  其内观之意,是观察如其本然的实相,说是可使众生清净、克服愁叹、灭除痛苦、实践真理、体证涅盘。

  抛去其中宗教思想,其实和道家差不多。也是,大道殊途而同归,不管你喜欢中医还是西医,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医好病。总不能是你闲着没事,想尝尝中药还是西药的味道哪个比较苦,哪个比较好吃。

  徐诞将五子搬运决从头到尾翻了一遍,又翻回去,仔细看起内观法门。

  请收藏:https://m.wsj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