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章 徐泽献上绝户计_水浒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泽之才泸南夷乱肯定能平,索性不再问话。

  徐泽见赵遹、丁升卿都不说话,主动问道:“正要请示二位官长,这一万五千余投诚夷人当如何处置?”

  赵遹知徐泽心中自有丘壑,反问道:“及世有何想法?”

  “末将以为,兵贵精而不在多。”

  赵遹和丁升卿皆点头,深以为然。

  当初贾宗谅将近万兵却一败涂地,差点让泸南局势不可收拾,使得赵遹舍面子冒奇险招抚众夷才勉强稳定形势,而徐泽仅几百兵就能降服上万众,这对比不要太明显。

  徐泽接着讲:“已进七月,夷人的地虽薄,但亦有收成,若官府抽丁过多,则各部正好以影响秋收为名申请救济,再减掉抽丁所食,必大有积蓄,待夷乱平定,这些部族有丁有粮,恐非泸州幸事。”

  赵、丁二人与夷人打交道多年,自是知道蛮夷之人不能出现大灾荒,更不能有余粮,有丁没有粮或者有粮又有丁的夷部,都极度危险,搞不好就会打邻居的歪心思,而且这种混乱只会导致强者恒强,不断兼并的夷部才是大威胁。

  就如投降的失胃,明明没什么功劳,赵遹却不得不给他授官,只因为他确实有威胁到官府的实力,失胃部现在就已经这么强大了,若是平乱后再发展,那还得了?

  赵遹捻须沉思,片刻后,问道:“及世,你的意思是要将这些夷部遣归?”

  徐泽狡黠笑道:“既然吃进嘴里了,怎可轻易吐出?赵帅何不趁此机会,以造夷丁名册为由,清查各部人口田产,完成初步编户,待下步大胜之后,再视情在这些‘诚心归附朝廷’夷部中推行‘改土归流’?”

  赵遹与丁升卿对视一眼,笑道:“及世,本官还是小看了你,你之才,为一武夫,可惜了啊!”

  相处久了,徐泽也慢慢摸清老赵的脾气,这种不要钱的场面话听听就算了,徐泽根本就没往心里去。

  接着讲:“末将愚见,先将这一万五千余夷丁登记造册,再择选三部,大部编为义从后即放归各部种田,待大战起时,依名册征召,义从不需战力强悍,只要能摇旗呐喊壮大声威即可”

  “另两部合计六千人,择选夷人青壮,全部打散再整编,集中训练一段时间后以战代训。待夷乱平定,留两千人,或分置各县,作为土丁镇守维稳;或移镇他州,与其地官兵换防。剩余的血战精锐,则带至边州,以待北伐。”

  辽国大乱在即,天子有意北伐,是大宋官场高层公开的秘密,把这些悍不畏死的夷人精锐消耗在北伐战场上,确实是最完美的解决方案。

  “及世。”

  赵遹欲言又止,想了片刻,还是没忍住,语气非常严肃地道:“为将者,若想名传千古,还是要多读些史书啊。”

  赵遹这话说的没头没脑,徐泽却听明白了。

  只因有丁升卿在场,赵遹一些话不能讲明,徐泽这些对付夷人的计策环环相扣,阴毒无比,夷人只要进了这个套,就再无挣脱的可能,只能为大宋耗尽血肉。

  站在朝廷的角度来说,当然是好计。

  但站在徐泽个人的角度来看,却未必。

  年仅二十一岁的武臣,能练兵会打仗,又会治民理财,还能想出这般阴狠的绝户计,太可怕了!

  以国朝对武将的防范之深,徐泽如此锋芒毕露,绝难善终。

  赵遹是真的欣赏徐泽这个敢打敢拼,又有智慧和担当的小辈,大宋武运不昌,好不容易出了一个将星,可别就这么夭折了,所以才劝徐泽要多读史书——史书中这种天才武将却死于政争的故事比比皆是,在大宋做武将,还是要藏拙才行。

  徐泽猜出赵遹的想法,却不甚在意。

  毕竟,心怀天下的他,根本就没看上大宋这艘破船,更不可能为大宋殉葬,等着朝廷收拾自己,哪得有多蠢!

  而且,此战之后,肯定是要进京献俘的,说不定就有人在赵佶面前拱火,建议把自己留在京营,先将毒计献上,谁还有敢建议把自己这等阴狠小人留在天子身侧?

  至于以后,相信此战之后,自己用不了多久就能施展开拳脚了,还怕你收拾不成?

  话虽如此,徐泽对赵遹的回护之情感激还是真实的,乃躬身行礼,道:“末将必不忘赵帅教诲!”

  请收藏:https://m.wsj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