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五十三章 代天牧民_水浒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和管理本身是没错的,

  人类文明就是在合作与交流中诞生,又在组织和管理中前进的。

  各自为战的动物,个体再强大、再聪明也无法诞生高级文明。

  可天生万民,需要一个人来统治、管理他们的理论就很有意思,

  这个“牧”字也用得极有灵性。

  “牧”者,古字形像为手持棍棒驱赶牲畜,

  本义是指放养牲口,引申指放牧的场地、郊外。

  虽然古代统治者将其赋予了管理和统治的特定含义,

  但其特义与本义之间的联系,是个人都明白,历代统治者自然更清楚。

  代天“牧”民的统治者是不会真正关心民生的,

  他们嘴中的民生,也只是为了治下之民能够生更多的利,

  以供自己挥霍,或用于战争、扩张等,

  就是不能用于“发展”——静态的社会,最怕的便是“发展”。

  所以,大宋定海神针蔡京提出的“丰亨豫大”之说,鼓励天子有钱赶紧花,可劲造,

  并不是蔡公相乱掰,是真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并符合历史传统的。

  此时的亲民官六大职责便是:

  一为先治心,加强个人品德修养;

  二为敦教化,维护社会风气;

  三为尽地利,发展地方经济;

  四为选拔人才;

  五为掌管刑讼;

  六为均赋役。

  唯一勉强能与民生扯得上关系的,便是第三条“尽地利”!

  官员代天子牧一地,便“尽”一地之利,

  嗯,很生动形象地表达了统治者的心声。

  这其实不能怪古代统治者把百姓当牲口,

  生产力极端落后的“古代社会”,

  统治者提“改善民生”的口号,就是一句不要脸的假话。

  在提一句“永不加赋”,就可以视为千古仁政;

  没有大规模饥荒和叛乱,就可以视作“盛世”的时代,

  说改善民生,不是假话是什么?

  所以,徐泽提“普及教育”“推进扫盲”之类,社务部众人都很赞成,

  但提到“改善民生”,就有了不同意见。

  赵遹赞同提此口号,但不支持明确具体考绩指标;

  朱武不敢反驳赵遹的意见,却也明确表达了自己的疑虑。

  现在的同舟社虽然确实不差钱,但坐吃山空可不成,

  其人担心日后地盘扩大,百姓增多,行政开支增加,

  会出现税收不够用的情况——他的意思,其实是口号都别提。

  倒是理想主义泛滥的犟老头宗泽,对徐泽的提议举双手赞成。

  对赵遹、朱武的疑虑,徐泽自然不可能和盘托出自己日后的计划,

  其人只从藏富于民,扩大同舟社治下战争潜力的角度说服众人,

  至于赵遹、朱武心服没有,只有天知道,但这条“试行”条例终究是通过了。

  相对于官员以调整“政绩观”为主,吏员则是鼓励“学习进步”。

  在的《同舟社官吏使用条例办法(试行)》中,

  明确提出了表现优异得吏员,可以轮岗他地。

  这一条,其实没有任何吸引力。

  相对于流官,学识普遍要低一档的吏员,

  之所以能熟练操纵本地政务,除了精于事务性工作外,

  最主要的就是本乡本土,人情熟。

  调到外地,没了亲朋好友帮衬,两眼一抹黑,

  不就真成了供上官使唤的仆役之流了?

  但,这一条之外,还有一条要人老命的喜讯——

  在同舟社海外之地,表现优异的吏员可以权代官职,

  一任考绩优秀后,能够转正!

  是个人都明白,这种好事绝对不可能一直有,

  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必须赶早啊!

  请收藏:https://m.wsj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