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章 近乡遇故知_水浒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官人柴进也耐不住——

  不对!

  世间早就没有柴大官人了,现在应该叫柴掌柜。

  柴掌柜当初被同舟社赶出沧州,寓居京东路之初,也有过恐惧、彷徨、愤懑等情绪,一度将自己关在寓所内不见外人,专心做“寓公”。

  在大同强大的政府掌控力面前,其人终究是没胆豁出去利用柴氏的影响力,再造徐泽的反,只能无奈接受这样的命运。

  柴进虽然小有家产,但也遭不住坐吃山空,更重要的是没有交际圈子的寓公生活实在太折磨人。

  静心观察数月,发现没人要自己的命后,其人逐渐放下心来,走出寓所。

  没了前呼后拥的庄客帮闲,换上粗布袍,走在无人认识的街巷上,柴进方才知道自己过去太看得起自己,抛掉前前朝天潢贵胄的可笑身份,自己什么都不是。

  在同舟社的老巢京东路,“东京赵官家”都吓不住人,“沧州柴大官人”的名声更是一点都不好使。

  其人也不敢向其他人透露自己其实是前前朝世宗皇帝的“嫡脉后人”?

  嫌命长么?

  无孔不入的监曹肯定会派人暗中盯守,就等着你搞事!

  真正融入市井生活之中,见识了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体会到他们的所思所感,柴进才知道自己的过去有多么轻浮可笑。

  底层百姓关心什么?

  吃饱饭!

  这种理想简单么?

  一点都不简单!

  毕竟,在大部分人能吃饱饭就算盛世的时代,“吃饱饭”的梦想对底层百姓来说,太难了。

  包含赵宋在内的历朝历代,“穷不过三代”几乎是铁律,因为大部分的穷人三代之内就会由于吃不饱饭的问题而断子绝孙了。

  任何穷人祖上必然阔过,不然就不可能传承到这一代。

  也只有在大同治下,这一“铁律”才能被打破。

  大同并没有超越时代,治下照样有吃不饱饭的百姓,可数量却远远少于赵宋。

  更重要的区别是大同朝廷管百姓的死活,税率低于赵宋,官府还一直投入巨力进行农业基础和民生建设。

  在大同治下,只要手脚健全不懒不惰,就饿不着,生活还能一年比一年好。

  这种希“一年比一年好”的希望恰是此时代最缺的。

  在赵宋,即便是一些地主上户,日子也是勉强凑合,遇到灾荒年不破产就是万幸。

  因而,仅仅过去数年时间,京东路百姓就彻底忘记了还没有成为前朝的赵宋,提起来都是满脸不屑。

  大宋?赵宋?

  大怂!照送!

  对外就有多软,对内有多狠的软蛋王朝!

  皇帝卖臣子、宰相卖屁股(张邦昌、王黼、白时中等人每次出使大同都整出一屁股血)、官吏卖百姓的朝代。

  这样的王朝除了拼命压榨百姓,以维持王朝的内部稳定,换取外部安全,并满足上层的奢靡享受外,可曾真心为底层百姓做了一点实事?

  

  请收藏:https://m.wsj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