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一章 初来乍到_兴汉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臣,何况这里也没有卤簿,你们听谁说的?”

  “嗯?”韦诞惊讶的睁大了眼睛,这才后知后觉的说道:“我就觉得哪里奇怪,原来是这样!适才是王辅告诉我等,要我等在此等候。”

  王粲看了眼韦诞,又忍不住看向一旁不作声的司马懿。心里忍不住想到,韦诞贞实淳厚,一时未有觉察倒也罢了,但听说司马懿颇有才智,怎么连这一点都看不出来?

  司马懿察觉到了王粲的眼神,呵呵笑道:“或许是我等听错了,竟闹出这样的误会。”

  王粲心里狐疑,嘴上却是无奈的说道:“那人玩笑也不看看形势,你们且先随我进去吧。”

  司马懿轻轻一笑,显然是没有将此当一回事,韦诞也是一样,他老早就听过王辅性行不羁的诸多事迹,此时自然不敢多说什么。

  几人进入石渠阁后,里头依次坐着秘书丞朱皓、秘书郎杨修等人,他们各自在忙着最后的整理工作,将书籍名称按照皇帝定下的‘经史子集’等分类抄录在相应的位置上。

  他们散开着坐着,有的聚在一起坐在堆满简牍的书案后面,有的离群索居,独自坐在窗子旁边。

  王粲带着司马懿等人依次见过众人,众人没有如司马懿所想的那般不好相处,反倒是一团和气的依次上前来与他见礼。尽管表面上如此,但司马懿还是从他们各自三三两两站在一起,彼此之间的行为动作可以看出些许端倪来。

  “仲将来了?”裴潜笑说道:“这下好了,元将,仲将都在秘书监,兄弟同堂为郎,可堪为一时佳话。”

  韦康谦虚的笑道:“我本不才,得典秘书,家尊又为陛下看重,已是深恩厚泽,无以为报。此次陛下又特使小弟入宫,实在是让人惶恐,文行就别再打趣了我等兄弟了。”

  杨修此时插话道:“兄长雅度弘毅,也不知当弟弟的如何。父子三人同朝侍奉明主,京兆韦氏将兴,看来为时不远了啊。”

  这话本来是句好话,可从杨修的嘴巴里说出来总是带着一种高高在上的语气,像是早已发达的前辈一边感慨成就,一边象征性的鼓舞后生一样。

  韦康脸上有些尴尬,一时不知该用什么态度接话才能表现的不卑不亢,可他想来想去,自己怎样都会落于下乘。

  “都说不要打趣他们了,还拿这个说事。”裴潜在一边站起来说道,他走到韦诞身边,轻声说道:“不如到我那边坐着,我哪正好有邯郸公编撰的《笑林》,可以看看解闷。”

  “有这等俳谐杂说的书,如何不拿来给我瞧瞧?”法正故意做出一副不乐意的样子,其实是想借此挤兑一下杨修:“可惜尊兄年纪太大,如若不然,这次必能补入秘书监,与你兄弟再造佳话。”

  杨修的堂兄杨亮是侍中杨琦的儿子,早已成年许久,只是碍于种种原因,一直未有入仕。

  “孝直看来是很羡慕能有个兄弟族亲了。”桓范及时站起来给杨修解围,言语里带着刺:“不然我还真想看看,孝直对他兄长会是怎样一个态度。”

  法正面色变了变,正要说话,却见坐于上首的秘书丞朱皓开口了:“好了,都坐回去吧,过不了多久陛下就要来了。”

  朱皓是前将军朱儁的儿子,早在赵岐出使抵达雒阳后就来到了长安。自从射坚被外放汉阳太守,秘书令的位置便空了下来,皇帝也迟迟没有安排继任的人选,所以朱皓这个秘书丞就等若是名义上的秘书监最高长官。

  当然,这只是名义上的,朱皓一没有显赫的家世,二没有让法正他们服膺的才华,更没有皇帝对射坚那般的赏识青睐,根本管不住这些心气极高的年轻才俊们。

  他们在一起围着韦氏兄弟说说笑笑,却无意中忽视了同行的司马懿,司马懿不以为忤,只跟他们打了个招呼之后,便往一旁的角落里走去。

  看来这所谓的‘省中八秘’也是各有心思啊……

  司马懿正一边想着一边随意打量着四周摆放得整整齐齐的简牍、卷轴。

  待他走到一个角落里的时候,就在一扇半开的窗下,终于让他见到了自己暗地里找寻的人。

  “王郎,在下初来此地,你便与我作这等玩笑,可不太厚道啊!”

  这个稍后有点久啊哈哈哈……

  请收藏:https://m.wsj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