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六十五章:捐赠?!_我的纪录片真的不想要高收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子对视一眼,两个人都感到十分疑惑。

  “徐导啊!又是第一啊!我们这一期在网上的点击量又是第一啊!我待会发红包,你记得抢啊。”

  《国家宝藏》刚结束,徐文就接到了中心台王梁打过来的电话。

  张口就是熟悉的要发红包,让徐文也感受到了王梁的好心情。

  这一期《国家宝藏》一如既往的保持着高水准的收视成绩。

  在22个省份拿到了同时期的收视第一,在当天拿到全国总收视的第二名。

  而在网络平台,2个小时内《国家宝藏》第八期就已经达到了将近300多万的播放量。

  收视成绩吊打许多节目。

  让不少电视台看的牙痒痒。

  至于网上的影响力依旧是热度颇高。

  播完不久,就拿到了2个热搜的词条。

  两个都是和文物有关的。

  前几期因为艺人的问题,《国家宝藏》虽然也是热搜一个接着一个的上,但是总是给人一种蹭了明星光环的感觉。

  这一期一结束,文物本身上了热搜。

  这才让人有一种节目的定位终于对了的感觉。

  毕竟一档跟文物相关的节目,总是艺人上热搜也不太对味。

  虽然这一期江浙博物馆提供的几件文物年纪都比较年轻。

  但是却在网上收获了很高的人气。

  尤其是“万工轿”,造型精美,装饰复杂,层峦叠嶂的让人很难怀疑这是一个世纪前的作品。

  而随着这顶“万工轿”的火热,越来越多的国货技艺被人所熟知。

  杂志【博物天下】更是专门就“万工轿”发布了一篇有关传统技艺的工艺科普。

  “万工轿的工艺精湛,哪怕放到现在都是极难复制的艺术品,但是华国上下五千年,类似于这种的工艺品不在少数,今天小编就列举其中2种,小众但却不简单的华国传统技艺。”

  “第一种:内画。”

  “这是一种起源于烟鼻壶内壁作画的技艺,作画者通过特质的细小毛笔,在透明的玻璃壶内部画出山水人物的技艺,因为烟鼻壶本身不过巴掌大小,在表面作画尚且艰难,对内作画更甚至。”

  “第二种:微雕。”

  “顾名思义,这是一种袖珍的雕刻技艺,雕刻师通常雕刻的对象是硬币、核桃胡、甚至是米粒,除了对象的袖珍之外,还会有在大体积的东西上雕刻,但是内容依旧是袖珍的技艺。”

  “每一种技艺都是需要许多年才能够练就的技艺,类似于“万工轿”这样需要耗费很多个工时的也不在少数,俗话说的好,慢工出细活,这或许就是华国人在艺术上的精致。”

  这篇科普,除了介绍了“万工轿”之外,甚至还延伸出来了其他的两种传统工艺。

  其中不管是“内画”还是“微雕”似乎都要比“万工轿”看起来要复杂的多。

  也让很多平时没有关注过的人知道,原来还有这么多小众的

  请收藏:https://m.wsj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