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三章 工业化与个人崇拜_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粮食关系。民以食为天,将这个天抓住,民就无处可跑。户口在城市者,为城市粮食关系,户口在农村者为农业粮食关系。出外办什么事,得带粮票,粮票是粮食关系的附属品,没有粮票,出外就得饿肚子,有钱也没地方买去。

  调职单,是对工作调动的控制,一个人离开单位,想去别处工作,需要内务部出具的调职单。有了这个调职单,才能转户口、转粮食关系。这样任何人都不能想辞职就辞职,必须经过批准才能放行。

  通行证,如同古代的路条。这是由内务部开具的一种函件。城市之间的旅行、出差办事、走亲访友,都必须持有通行证,否则都不能住旅馆客栈。这个措施也能防范间谍,没有内务部的通行证,外国间谍的行动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除了这四个以外,其实还有一个秘密措施,叫政审表,是针对国家公务人员的,也包括一些知识分子,专门用于政治审查:政治倾向是什么,过去做过什么事,有没有可能是间谍,拥不拥护皇权等等,事实上就是政治档案。

  有这"五指山"抓下去,对整个国家的政治控制就会大大加强,中央集权才有可能。

  同时宣传部也在大力宣扬继续推进各项工作,以及即将开始的工业化。

  在丁云桐的思维里,一个落后国家想要快速发展,追赶发达国家,中央集权是必然的选择,独裁是唯一的捷径。只有保证集权和独裁,才能实现工业化,快速追赶发达国家。

  而随着各项制度的推进,部分知识分子群体的意见也越来越大,报刊上、朝廷中都出现了一些对国家政策的质疑之声。

  所谓风至而沉沙起,水落则礁石出。那些意识形态迥异的官僚和知识分子们,这个时候都像打了鸡血一般,纷纷跳了出来。有些人主张自由,有些人则保守。

  自由派如美国回来的容闳,从英国回来的严复,伍廷芳,郭嵩寿等人,纷纷主张明定国是,君主立宪,提倡西方的民主,经济上也是倡导自由主义模式,避免国家调控干扰。认为目前的各项举措越来越严苛,不符合shijie的潮流。

  而保守派,像翁同龢,李秉衡,大学士恩承,以及原先被调离中央的徐桐、刘锡鸿等人,则各自上书,称这些措施,尤其是所谓工业化,完全不符合儒家传统,大违祖制。

  总之,自由派也好,保守派也好,都不赞成丁云桐的主张。

  作为回应,1882年,1月2日,<寰球时报>全文刊发了丁云桐亲自纂写的评论文章,题目叫<落后必然挨打>。这篇文章阐述了中国国家政策的核心思想,以及未来的道路的该怎么走。

  文章首先提出这样一个严峻的问题,那就是:西方的工业化已经初步完成,中国已经落后了150年至2

  请收藏:https://m.wsj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