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四十五章 有关时间旅行的诸多问题_民国大文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此时,林子轩在一位伟大的科学家面前提出这个问题,引得众人发出善意的笑声。

  因为这样的问题才符合林子轩文学家的身份,也会成为一桩趣闻,给这次晚宴增加色彩。

  爱因斯坦想了想,似乎真的在考虑有没有这种可能性。

  “我想这个可能性不大,也无法进行验证。”爱因斯坦微笑着摇头道,“光速是目前宇宙中已知的最快速度,对于超越光速的谈论没有太大意义,只能是一种假设罢了,当然,你可以在小说中实现这个梦想。”

  这就是爱因斯坦和林子轩之间唯一的交流。

  两人既没有擦出思想的火花,也没有智慧的交锋,仅仅是普通的交谈而已,让周遭的旁观者失望不已。

  林子轩有自知之明。

  他在普通人面前炫耀那点科幻知识可能会收获崇拜的目光,可在一位顶尖科学家面前炫耀就是自取其辱了。

  这个时候的爱因斯坦正在研究量子力学,他的确认为当物体接近光速的时候时间会变慢,而当物体超过光速的时候,时间可能会弯曲。

  这个弯曲有很多种可能,时间倒流只是其中的一种猜想,很难解释清楚。

  他不认为这位中国的小说家能够理解这么复杂的物理课题,所以就敷衍了两句。

  1935年,爱因斯坦在一篇论文中提到了一种“时空桥”的概念,也就是俗称的虫洞,他认为宇宙中可能存在着连接两个不同时空的狭窄隧道,允许进行时间旅行。

  晚宴结束,林子轩回到家中,他还要准备明天在公共租界圣三一教堂举行的婚礼。

  上海圣三一教堂位于黄浦区,由英国人创建于1869年,是一座为英国侨民中的圣公会教徒服务的教堂,也是目前上海最为豪华的教堂。

  林子轩的婚礼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并在《申报》上刊登了婚讯。

  这个时候结婚没有结婚证,却有婚书。

  1914年8月19日,北洋政府颁布了《关于人事凭证贴用印花条例》,规定每纸婚书贴印花**一元,如不贴用印花或不盖章画押者,在法庭上不能作为婚姻的有效证明。

  这种贴有印花**的婚书就算是政府认证的结婚证书了。

  大户人家结婚还要在报纸上刊登婚讯,以示隆重,也是作为见证,当然,离婚的时候也会在报纸上刊登消息。

  爱因斯坦入住在上海法租界杜美路9号一位旅沪犹太人家里。

  作为一名犹太人,他应上海犹太青年会和学术研究会邀请,于1923年1月1日下午3时在福州路17号公共租界工部局礼堂讲演相对论。

  也就是说,当林子轩结婚的时候,爱因斯坦正在讲述相对论。

  爱因斯坦在1923年1月2日11时乘坐“榛名丸”邮船离开上海,返回欧洲。

  在海上的时候,他回忆起在上海的经历,习惯性的写了旅行见闻,脑海里偶尔闪过了林子轩的身影。

  爱因斯坦不是对林子轩有深刻的印象,他连林子轩的名字都没记住,或者说他没记住大多数中国人的名字。

  他只是记住了林子轩提出的问题,至少在所有人的提问中关于时间旅行的问题还算有趣。

  时间旅行?

  爱因斯坦笑了笑,他不认为这个设想能够成为现实,然而,他并不知道,自己和一位时空穿越者就这样错过了。

  请收藏:https://m.wsj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