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0426章 寇准入瓮_468_丰碑杨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杨七嫌弃的推开了。

  寇准毫不在意,提起酒壶继续喝。

  杨七莞尔一笑,疑问道:“既然你当时看出来了,为何不上一道奏疏,辞官不干呢?苏易简觉得自己有宰相之才,朝廷却委派了他一介小官。所以他不高兴,已经挂印而去了。”

  苏易简听到杨七这话,估计会气的跳脚。

  寇准听到了,明显一愣,惊讶道:“苏兄可是状元之才,将来若是没有什么差错的话,位列宰相之位,手到擒来。他居然会嫌弃官小,辞官?”

  杨七感慨道:“谁说不是呢。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

  寇准低声感慨道:“苏兄乃是酒中仙人,淡泊名利也情有可原。我当初之所以没有辞官,是因为,我也想到这边陲之地看看。”

  “了解民间疾苦?”

  寇准侧目,鄙夷道:“我是想看看,辽人是不是比大宋的人多了个脑袋。”

  杨七低声笑道:“看来你对边关的战事很不满。”

  寇准喝光了酒壶里的酒,放下酒壶,沉重道:“国恒大,好战必亡。然,燕云十六州是我大宋北方的屏障,不收回燕云十六州,大宋江山时时刻刻处在水深火热当中。

  我就是想看看,辽人是不是比宋人脑袋多。凭什么太祖和今上,三次北伐,都没有收回燕云十六州。”

  杨七笑眯眯道:“那你在边陲待了三年,都看出了些什么东西?”

  寇准撇了一眼杨七,毫不顾忌的说道:“边军糜烂,杀良冒功,官逼民反……如此边陲,如何能够抵挡得主辽人?”

  杨七摇头一笑,寇准现在还是太年轻了。

  看事情只看到了一些表面的问题。

  真正的问题,并没有看出来。

  寇准见杨七摇头,下意识追问,“贤弟不赞同我的说法?”

  杨七笑道:“你说的这些只是表象。真正的问题在于杯酒释兵权和以文御武。”

  寇准瞪大了眼睛,愕然道:“贤弟慎言。”

  杨七拿过了寇准手里的空酒壶,递给了身后伺候的仆人,随意的说道:“我只是就事论事而已。”

  寇准眼珠子滴溜溜转了一会儿。

  他沉吟了许久,才咬了咬牙,道:“愿听贤弟详解。”

  杨七笑道:“先说说杯酒释兵权,你觉得此事是好是坏?”

  寇准当即喊道:“自然是好事,杯酒释兵权,这说明了太祖不是薄情寡义之人。也说明了几位国公们深明大义。从此,大宋便可避免内乱之祸。”

  杨七接过了仆人新换的酒壶,自斟自饮道:“是吗?那么你告诉我,太祖抽调了各军中的精锐,组建了四十万的禁军,囤积在汴京城,有什么好处?”

  寇准沉吟道:“拱卫京师,防止其他地方有人作乱。”

  杨七耸立耸肩膀,笑道:“在我看来,只会养一些酒囊饭袋而已。这些人被囤积在汴京城,每日里发着足额的饷银,吃着大鱼大肉,又不

  请收藏:https://m.wsj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