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百零八章:日本媒体的法西斯化以及日本民意论调_光荣使命193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国际舆论开始不利于日本,日本政府也深感到广泛宣传日本大陆政策的必要性。在这种形势下,作为舆论工具,媒体的作用日益受到政府、军部的重视。为了实现既定国策,政府、军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媒体的言论控制。

  战争期间对舆论的控制或者是管制本是无可厚非的行为,战争时期实施新闻检查,是国际惯例,目的在于防止虚假消息动摇人心,同时也防止重要政治和军事信息外泄以资敌。这样的事情再是接各个国家都在进行,包括中国也一样。

  1932年11月,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又公布了《宣传品审查标准》,同时期还出台了大量以审查新闻舆论为目的的法令、法规,这些法规的不断出台与完善,使得国民党政权的新闻检查达到了密如天网的地步。

  1930年12月,国民党制订的《出版法》对于出版限制主要是申请登记和出版品内容的限制。从法律学的角度看,它属于注册登记制。随后,国民政府公布了《图书杂志审查办法》,规定一切图书、杂志应于付印前将稿本送中央宣传委员会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审查,审查委员会有权删改稿本,删掉的地方不许留下空白。1935年7月15日,国民政府立法院颁布了《修正出版法》,规定报刊应于“首次发行前,填具登记申请书,呈由发行所所在地之地方主管官署核准后,始得发行。”这两个法规,实际上将由原《出版法》规定的注册登记制改成了干涉舆论自由的审查批准制。

  但是,这并不等于从根本上实施言论限制,更没有像日本那样严厉的舆论压制。日本政府和军部为了保证政府宣传一致舆论一致的目的,采取的一系列媒体法西斯化的措施,最主要的有4步。首先是大规模的思想和人员整肃。从1932年起,日本政府对各种出版物(包括报刊)实行了空前严厉的检查和取缔,仅当年就有5000起,而平常年这类事件一般为几十起。

  其中真正直言反对战争的极少,主要是禁止那些可能不利于军部直接统制的新闻报道和言论。1932—1933年,日本政府逮捕文化人多达万人,仅1932年10月30日一天就抓了1400多人。军部对已经相当支持战争的媒体仍旧不放心。要求发动全面侵略战争的“国策”与“国论”必须完全一致,国论与国策保持距离也不被允许。陆军省的新闻负责人本间雅春发表谈话:“国策与国论毫不相干的时期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近年来,舆论虽然不断增长着可贵的力量,但还没有像日中事变这样发挥过威力。一旦我们的报道机关阐明正义观念、统一国内舆论、指出前进方向,使国民紧密团结

  请收藏:https://m.wsj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