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71 光鲜外表隐藏下的烂摊子_超级军工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重要的就是沪市政府的决定。他们跟我们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不一样。”刘一九也是认同这一点。

  他们考虑的是如何促进整个国家的工业体系,这不仅仅是为了整个国家的国防考虑,也是为了他们工作的方便而在考虑。

  但是其他的政府部门考虑的就不是这样的情况了,政府部门首先第一就是考虑政绩!

  如果长时间没有获得收益,甚至也没有政绩的出现,任何官员都不可能长时间在一个位置上面一直待下去,这就使得他们追求的就是能够短期内看到成果,让整个高层都注意到他们的工作成果。

  “现在只能等待了。这边的装配车间,很多都是采用手工的办法,生产线基本上全部得重新投入,你在蓉城那边建设新的工厂,这一步倒是不错。”各种问题,在他们参观了设计研究所以及组装工厂之后,体会得更加明显。

  九院管理委员会对于这些设备以及生产线,基本上不看好。

  说是生产线,还不如说是纯作坊来得好。

  即使运十项目已经完全取得成功,要想大批量地制造,也不会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从沪市大飞机厂里面的情况,咱们就能够看到歼七的生产以及歼八2的生产情况了。难怪国内目前还是以强五为主。”不说这一点还好,一说到这个,刘一九就有些头痛。

  62年,空军从苏联手中拿到米格-21的全套技术图纸,开始仿制生产,一直持续到79年中越自卫反击战的时候,沈飞以及蓉城飞机厂仅仅只生产出来了73架!空军也就装备了两个航空团的歼七战机。

  在中越战争爆发之后,国内加大了对歼七的生产,数量才增加起来。

  在最开始生产的73架歼七里面,由于材料生产、装配工艺等不过关,生产出来的歼七质量不稳定,故障率高,甚至相同的材料在不同的飞机上面都不具有互换性,无法通用。造成了飞行成本以及维护成本高,后勤保障难度太高,空军一直不愿意使用歼七,他们宁愿装备更多的强五,靠着数量去抗衡强敌的先进战机。

  如果不是刘一九出现,提前让军方高层看到了七专技术协议的好处,并且在国内军工系统开始进行强制推行,才保证了零件的质量,使得在中越自卫反击战之后,共和国的歼七战机生产数量有了一个非常喜人的成绩。

  歼七没有多长时间的命运,即使在进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出现了改进了的E等型号之后,国内的工业系统生产质量提高起来,歼七的生产质量才稳定起来。

  所以,在拥有了歼十,拥有了歼二十,歼三一这些更加先进的三代机,四代机之后,共和国国内依然拥有大量的七爷在服役。而且,还在投入巨大的资金进行改进。

  同样是因为歼十的生产能力不足。

  

  请收藏:https://m.wsj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