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7、投稿画画和看书_穿到民国好好学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学生行动,严禁低年级学生参与——因恐安全不能保证。

  但低年级的预科生,平常也都没有闲着。

  她们留守在学校里,就帮着出去的学姐和先生们,做横幅写标语、裁剪小彩旗儿。

  她们还写一些时评和传单,一份份抄写好了,由能出去的学姐们在外面到处分发。

  作为这种大潮流中的一角,珍卿也体会到什么叫群情汹汹,热血沸腾。

  当你在那一种氛围中,人就跟打了鸡血似的。

  枉死的周明秀先生,是预科三年级的国文教员,她没有教过珍卿,但在校园里面,也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

  如今她的音容笑貌尚在眼前,想到她被洋人恶棍迫害,绝望凄惨地仆在冰冷的街上,哪个中国女人不能感同身受?

  珍卿悲愤激动之下,填了一首《渔家傲》,发泄胸中激荡的情绪。

  这首词是这样写的:

  东洋西洋皆凌犯,烈士仁人血烂漫。

  四亿人民屈辱咽,泪水漫,吾辈同人赴国难。

  泱泱中华五千年,济济忠魂百千万。

  天灾人祸几曾断,轩辕唤,神州儿女皆来捍。

  写完这首词以后,珍卿才发现,自己已经泪流满面。

  她不但为不幸的周明秀先生哭,还为这多灾多难的祖国哭,为这水深火热的人民哭。

  国家如此积贫积弱,人民不但活得没有尊严,还随时被恶棍夺去无辜的生命,集合这么多人的力量,竟不能讨回一个公道!

  多么可悲可怜可恨!

  当时珍卿写完之后,梁玉芝在寝室里,抑扬顿挫地念这首词,念着念着她就哭了。

  连平时死不吭声的施祥生,都走过来听梁念颂这首词,她也默默地哭了。

  但唐兆云和曹汉娜,感受稍微要浅一些。

  她们的西洋教育背景深,对传统经典教授得家国天下那一套,不能完全感同身受。

  不过她们也说,珍卿这首《渔家傲》填得极有气魄,读起来简直震荡心魂,振聋发聩。

  教国文的俞先生,碰巧看到了以后,震惊于一个小女孩儿,填出来的词这么铿锵有力,气魄惊人。

  大家一致认为,这首词应该拿去校报投稿,甚至抄印在传单上,让学姐们在街上分发,让市民们也传看一下。

  但俞先生比较谨慎,说这种词章直斥洋人侵略,在校报发出来会惹麻烦,可以匿名抄印在传单上散发,免得给珍卿惹麻烦。

  另外,校报的主编荀淑卿学姐,她家里就是出版业的,可以看看她家里的报纸,收不收这样的词章。

  珍卿、梁玉芝两个人,就跑到校报问荀淑卿学姐,她家里的报纸收不收这种词。

  荀淑卿学姐一见大惊,满口赞美得不得了。

  但她也说这种确实不能在校报里登,但她的一位崔世叔,办了一本针砭时弊的《昌盛报》,专登言辞辛辣、催人奋进的文章小品,可以送到他那给他瞧瞧。

  没过多

  请收藏:https://m.wsj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