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章 朗清_锦素春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样的。”

  朗清有些气恼:“反正,绝不是你这样的。”

  锦行拍拍手:“那正巧了。怎么样,朗清,你帮我救他,我就再也不打扰你们。否则,我再多来几回,恐怕这沧海姑娘就活不了了。”

  朗清突然伸手掐住了她的脖子,却没有使力:“你不怕,我现在就杀了你?”

  锦行盯着他的眼睛看了半瞬,不慌不忙地开口:“你不会。虽然我不知道为何,可似乎,你对我有所亏欠?”

  静默半晌,他果然松了手,眼睛却落在了她衣襟间抖露出来的那块玉上:“丫头,你这玉谶,可是好东西呢。这桓温的魂魄,原是我的,也被你骗了去。不然,你把它给我,我就考虑一下救他。”

  苏和说,这玉谶是她生来贴身之物,兴许,能替她找到她的父母。可这虚无缥缈的爹娘,与摸得着看得见的小八,孰轻孰重,锦行想,立见分晓。

  她踯躅须臾,斩钉截铁:“好。”

  便要取下这陪伴她十数年的玉谶。

  那本晴朗的夜空突然乌云翻涌,一时半刻,汇聚成了密密层层一团,忽而雷声大作,朗清暗道不好,刚推开锦行和沧海,惊雷便源源不断地劈了下来,一道接着一道,一道胜似一道,他一连接了八道,已是精疲力尽,面色苍白、嘴角溢血。

  这最凶险的第九道天雷,眼见就要劈在他的身上,若是中了,大抵半条命便去了。锦行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他若废了,谁来救小八。迫在眉睫之际,忽然一抹白衣挡在了朗清面前,为他受了这最后一道天雷。

  竟是刁玉。

  刁玉坠在朗清怀中,只轻轻道了一句:“师傅。”

  就化作了一只小白狐狸。

  这天雷大概也是形式主义,无论结果如何,劈完九道,乌云瞬时便消散得无影无踪,归于平静,好似方才的惊心动魄,只是一场梦魇。

  朗清有些愕然地看着小白狐狸,眉眼微微颤了一颤,终究也只是迟疑了片刻,就将它交在了锦行怀中:“丫头,这雷,是你招来的。看来,我不能够帮你了,看在我们相识一场的份上,我便大发慈悲地告诉你,要他醒来,其实不难,入他的梦,将他带出美梦,即可。可是,你一旦进去,倘若他不愿醒来,你也将永远沉醉于梦中。你可愿意?”

  锦行几乎没有思考:“当然。”

  他抱起一旁的沧海:“那你,便去吧。”

  说着,他扬手一挥:“看在我们相识一场的份上,我就送你一个生米煮成熟饭的机会。”

  锦行张开眼,街上张灯结彩,周遭百姓人头攒动,半大的孩儿不时追赶着嬉闹。茶楼中的说书先生眉飞色舞地讲着故事,透过鼎沸人声,隐约可以听到,说的是当今圣上的同母小弟弟慕容冲年仅十二已做了显耀的大司马,倒是雷厉风行,颇有其母风范。

  此处,乃是邺城。

  王猛曾镇守邺城年余,锦行也在此地待过些时日,她愣了半晌,摸了摸腰间的荷包,便上了茶馆,那说书先生正说到精彩之处,锦行忽然抛给他一锭银子,不骄不躁道:“先生,你回答我三个问题,这银子,便归了你。”

  说书先生噎了一噎,自然不能跟银子过不去,忙笑呵呵地道:“自然可以,姑娘请问。”

  听书的百姓也有些好奇,锦行想了想:“今年,是哪一年?”

  说书先生一怔,这着实是有些过分简单了,围观的百姓哄笑,替他做了回答:“建熙十年。”

  锦行也不恼,又问:“那么敢问,这大司马慕容冲,现在何处?”

  说书先生收了折扇,轻轻点了点桌面:“这自然,是在宫里。”

  锦行微微一笑:“那还有最后一个问题。敢问先生,要如何安然无恙地进宫呢?”

  这个问题,竟是将说书先生难住了。倒是看客中有人调笑道:“你若是个儿郎,倒可以去试试做那太后的小倌儿,哈哈哈。”

  锦行却像是很认真的模样:“那就多谢先生指点了。”

  请收藏:https://m.wsj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